close

  有一個爸爸帶著小兒子到街上逛街,經過電器行時,小兒子突然問爸爸:「為什麼人會跑到小小的電視螢光幕裡去呢?」「這個……我不知道!」爸爸支吾地說:「我對電視的原理不太清楚,反正電視可以看就是了!」

  過了一會兒,小兒子又很好奇地問:「那為什麼會有閃電呢?閃電和電線裡的電是不是一樣呢?」「這個嘛?……好像有點一樣……」爸爸皺著眉頭說:「說實在話,我不是學理工的,不太懂這些東西。」

  父子兩人繼續走著,小兒子又想起一個問題想問爸爸,但是卻又馬上嘆口氣說:唉,算了,算了!」「你問啊!趕快問啊!」爸爸很懇切地對兒子說:「儘量問啊!不問的話,怎麼能夠得到知識呢?」

  人必須不斷地「發問」、不斷地請教別人、不斷地吸收知識,才能使生活更加充實,才不致成為「文盲」。雖然早期「文盲」的簡單解釋是「不識字的人」,但是隨著時代的演進,現在教育單位對文盲的解釋,則是指「缺乏讀、寫、演算的能力」、「不能用本國文字讀書、看報、通訊、記事者」。

  所以,現代社會雖然有很多人「識字」,但整天只知吃喝玩樂,卻不讀書、不看報,也可以算是「廣義文盲」

  有一個高中男學生,英文、數學都不及格,連「歷史」一科,也被老師死當,所以學校當局就要求該生退學,免得影響校方的升學率。可是,男學生的家長很著急,就到學校向老師求情。

  「老師啊!我兒子雖然比較笨一點,但是他很乖啦,你放他一馬,讓他六十分及格,下學期,他一定會更努力,考得更好!」學生的父親向歷史老師懇求。「唉,不可能的!」歷史老師搖頭說道:「你兒子連劉邦是如何竄起、怎麼死掉,都不知道啊!」「老師啊,你又不是不知道,我們家窮得沒錢訂報紙,我兒子怎麼會知道那個叫什麼劉邦的人,生了什麼重病死了呢?」學生家長委屈地說。

  近年來,各地都出現了許多「暴發戶」,所以不少人衣穿西裝筆挺、光鮮亮麗,開著賓士轎車滿街跑。就有一對暴發戶夫婦到凱悅大飯店去用餐,剛好鄰桌有人談論到中國古典小說的作家「曹雪芹」。暴發戶太太在旁一聽,很高興地大聲說:「曹雪芹啊?我認識!我們很熟!昨天晚上我們在一起打麻將,而且今天早上我還看到她搭 306 公車到新光三越百貨公司去呢!」

  鄰桌客人一聽,不禁掩嘴偷笑。暴發戶太太一看,似乎是自己說錯話了,真是丟臉,也很難堪!吃完飯,回到賓士車上,暴發戶就生氣地責怪太太:「我已經告訴妳多少次了,妳不知道的事就不要囉唆,不要多嘴,妳偏不聽!妳看,妳亂講話,丟臉丟到家了吧!」

  「我到底說錯什麼話了嘛?」太太很委屈地說。「你這個笨蛋,妳在台北住那麼久了,怎麼不知道306公車沒有經過新光三越百貨公司?」暴發戶氣呼呼地說。

  有時候,人常嘲笑他人沒知識、沒學問,但是對自己的「無知」,卻是一點都不曾查覺。

  所以,有些人就「不懂裝懂」、或「死鴨子嘴硬--不承認自己的無知」,免得落人口實,讓別人嘲笑,來「維護自我的形象」,這也就是所謂「自我形象一致性」的理論。同時,人在「公開場合」中,算是一種無形舞台的「前台」,他必須努力地表現自己,做好「印象整飾」來「保護面子」;如果自己的表現太無知、太差勁,就會「丟臉」、「失面子」。

  然而,人都必須正視自己的「無知」,也看清自己「知識的貧乏」,才能擴大視野。無知的人最好保持沉默,不嚷嚷、不多語,這樣就還不算無知

 

會心一得

有些學生在上課時喧鬧不休,不守秩序地吱吱喳喳講話,老師後來很感慨地告訴喧譁不止的同學們說:「你們千萬不要當『鴨博士』啊!」

「老師,什麼是鴨博士?」小盧不解地問。

「鴨博士就是可以飛,但飛不高;可以跑,但跑不快;可以游,但游不遠;可以叫,但又叫不大聲,整天只會呱、呱、呱、呱……」

是的,我們絕不能成為「鴨博士」,而讓別人嘲笑!

所以,孟德斯鳩說得好:「與人交談、說話,要十分小心,因為那正是給他人『評價』的時候。」

 

資料來源:戴志晨 書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